
伊朗突然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导弹,打击了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恐怖组织“正义军”的总部,使得中亚与中东地区局势顿时变得紧张复杂起来。对这一“黑天鹅”事件进行复盘后我们就会发现,在伊朗发动跨境打击行动之前,印度外长苏杰生刚刚专程去了一趟德黑兰。
苏杰生这次到德黑兰,主要与伊朗道路与城市发展部部长梅赫达尔·巴兹尔帕什商谈了伊朗加入印度版“一带一路”,尤其是印度提出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和开发恰巴哈尔港等战略性议题。我们都知道印度与巴基斯坦是死对头,而现在印度开始拉拢伊朗,伊朗又紧接着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的目标,这两者是否有联系呢?咱们具体问题具体来分析一下。
首先,虽然伊朗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目标侵犯了巴基斯坦的主权,并且巴基斯坦也对伊朗表示了抗议,但是这并没有导致伊朗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因为在这次武装打击之后的第二天,伊朗就宣布与巴基斯坦在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伊朗这次打击的逊尼派恐怖组织“正义军”属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分裂主义势力之一,其主张建立独立的“俾路支斯坦”国既包括伊朗的部分领土,也包括巴基斯坦的大片领土,因此它同样是巴基斯坦的打击对象。那么,“正义军”受到打击是巴基斯坦当局喜闻乐见的。当然,伊朗侵犯了巴基斯坦主权,这是铁打的事实,巴基斯坦方面必须表明严正立场,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次,正是在印度外长结束此访之后,伊朗国内的风向几乎在一夜之间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但不再提及以前挂在嘴边的“中俄伊铁三角”,还把枪口对准了中国的铁杆伙伴之一巴基斯坦。这后面的背景之一在于,伊朗为了争当中东地区的霸主,早在几十年前就构建了“什叶派新月地带”,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国扶持什叶派武装力量和政治力量,与主要信奉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进行竞争。
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绝大多数信奉逊尼派,因此沙特和阿联酋等主要海湾国家一直在支持经济较为困难的巴基斯坦,所以伊朗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一直比较紧张。“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也是伊朗愿意与巴基斯坦的老对手印度走近的原因之一。同样道理也适用于伊朗与中国之间的互动。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铁杆伙伴”,伊巴关系紧张,客观上也会影响到伊中关系。所以“中俄伊铁三角”这个词,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被伊朗主动提及了。
在伊朗之外,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印度是国际社会的“知名机会主义分子”,当它看到伊朗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紧张时,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牟利。印度莫迪政府为了跟中国争“超级大国”的名头,针对中国大获成功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几年前也推出了印度版的“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项目,其野心是相当大的。但是很明显,它的实力远远撑不起它的野心。
印度版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向东包括连接印度和孟加拉国及缅甸的公路和海上航运项目,一直延伸到泰国等东盟国家,建设所谓的“东西经济走廊”;向西包括连接希腊、以色列、沙特和阿联酋的海上航运通道与铁路,最终通往印度西岸的港口,这个计划称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IMEC);向北则是通过伊朗的港口建设连接伊朗、土耳其及里海沿岸国家的铁路线,最终直通莫斯科,称为“国际南北运输走廊项目”(INSTC),伊朗是这个项目的最关键的国家。由于这个项目能让俄罗斯得到梦寐以求的通往印度洋的出海通道,因此也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
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IMEC)的核心,是以色列与沙特的关系正常化,但是在巴以冲突爆发后,沙特实际上停止了与以色列的接触,IMEC项目已经名存实亡。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实际上是在一步步拉开了与俄罗斯的距离,再加上里海沿岸国家的互相猜忌(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与土耳其和伊朗的复杂关系),“国际南北运输走廊项目”(INSTC)的推进也困难重重。可以看出,莫迪政府现在是在有意拉拢伊朗,并且推动伊朗拉开与中国之间的距离。
最后还要说一下,在伊朗国内,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政治力量应该还是占主流的。目前可能还是处于另一些派系进行试探的阶段,印度恰好在这个阶段给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对于发展中伊关系,继续参与推动伊朗与沙特等国的和解,仍是中国对中东政策的坚定立场之一。
